导读 小区的花园无花可赏,却长满了一片茂盛的竹林,因此被我叫着竹园。临窗而坐,就拥有了那片翠绿的风景,也就青青的绿了一年四季。多少个日出日落,那些“尘而不染,濯而不妖”的青...
小区的花园无花可赏,却长满了一片茂盛的竹林,因此被我叫着竹园。临窗而坐,就拥有了那片翠绿的风景,也就青青的绿了一年四季。多少个日出日落,那些“尘而不染,濯而不妖”的青竹,用它化不开的浓绿,与世无争的吐呐着舒盈飘逸、清翠欲滴的万种风情。季节在竹林上空留下飒飒的风声,似如歌的天籁,阐述着那如行云流水的高风亮节和“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的君子风范。隔着一泓碧水,便拥有了千枝翠竹映、东墙疏竹影的情韵。“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断断续续的春雨如一帘莹莹的幽梦,笼罩在渐长渐高的竹林上空,天地一片迷蒙,辖小了的视野如陷入了时间的轮回。挚一把伞花,立在竹林外,看纤细的叶角悬着点点的水晶,叶叶相抚,有环佩之音,似静静的竹林挂满一园的童话。人也沉在了清清爽爽的竹香里。竹园该是种植不久吧,大的也就如碗口粗,小的如管箫。但颗颗都是挺拔而娟秀、竿直而虚心、节劲而枝柔,均拥有谦谦之君子风度。难怪苏轼都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终有阳光初升,扫尽残冬余寒,青竹们一个转身一样风姿,颗颗争相亲吻春风和春阳,它们婷婷玉立的写意着“清明一尺,谷雨一丈”的清新与生机盎然。微风吹过,每一颗竹子都飘飘然、似仙骨道风之态,每一个视角都入眼、入梦、入心、入画。想一想夏昶的“夏卿一竿竹,西凉十锭金”一定是画的春天的竹吧。因为只有春天的竹,才可以诠释那种“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的品性和本质,才可以让平凡的竹子显示出“临池,似玉。悒露静,和烟绿的”的高贵与典雅。
六月的竹林,远远的就透着诱人的清凉。那种养眼的绿,浸润着江南水乡的细致与婉约,可以让任何疲惫的眼睛都充满温情。看深了,心的深处都长出轻痛。一方青竹,如一方翡翠的屏障,将夏季的炎热和浮躁隔离。风还是那些风,只是被竹林染的带了些许的清静和淡远。一颗颗修竹,宛若一个个柔情似水的女孩温婉、朴素、而平凡,可临风起舞间却极具艺术美的婀娜多姿。阳光洒在那些排列有序的姐妹身上,可以听到她们的窃窃私语和相视而笑,那笑如流动的水纹,呈现着声音的波光粼粼。无论天气多么炎热,都可以在精致而秀美的竹叶上看到细小、晶莹、沁凉的水珠,直射的阳光,让它们闪动着七彩的光泽,夏季的竹园如一场珠宝的盛典,连那些娇小的青鸟都在尽情的浏览。曾喝过一种竹叶茶,但不知是哪种竹子长成。尖尖的、瘦瘦的、毛绒绒的,加入滚烫的开水,整个房间都会泛起微甜的芳香。茶色为嫩绿,那种绿,可以绿到人的心里,慢慢的品一口,有一种地老天荒的感觉,那淡淡的清香可以让人深悟淡淡的人生。
秋风吹来的时候,竹林也有些熟透的叶子,暖暖的阳光照进来,微黄的叶片会默默的飞离婷婷的枝头。那纤纤的身姿,像一个个的舞者,沉浸在生命最后的短暂和辉煌里缓缓起舞。那是一种忘我的境界,阅者当沉迷而陶醉。秋意已深已浓,飘落的竹叶一定还记得郑公那“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的轻吟吧?可是,我更喜欢他的“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秀竹,秋风江上作鱼杆”。可以说清朝的青竹成全了先生的高尚人格,也可以说是江南的青竹成全了中国古代文人。在那遥远的岁月里,青青的竹林长出了宣纸,长出了毛笔,长出了一卷卷承载着悠悠远古脉息的竹简,它使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拥有了具体的载体,真正文人的内涵才拥有了直接的体现。中国文人也就和青竹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屈原才会有了千古传颂的《橘颂》;文天祥才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志铭;谭嗣同才会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唱。他们用生命体现了“竹衰不变节,花落有余香”的民族精神和气节,他们用竹的精神弘扬了中国文人应有的气魄和风范。
北风吹来塞外的寒流,大地繁华尽落、万木萧条。天空会有细碎的雪花纷纷扬扬的在竹林的上方飘落,它们点点滴滴绵延不绝。渐渐的,竹叶上积满了莹莹的白雪,但竹林却更加浓绿了。白绿相映构勒着一种冷傲而又极富生机的美艳,竹稍低垂,演绎着宁折不弯的顽强和妩媚,似乎有海明威的声音隔着2万里海路飘来:只要我不低下头,就没有人可以打败我。“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这该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张扬的内质和隐忍吧。其实整个东方都有将竹子作为书写工具的历史,中国的佛教和道教都曾以竹签预测凶吉。寺院里的抽签者个个都是那样的虔诚而执著,小小的竹签仿佛写满了风水、八卦也有着对美好生活的祈祷。可能是竹子那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就极具深刻的象征意义吧。正因为如此,深冬里的竹才可以制成管弦,用来演奏《梁祝》的凄婉和忧伤,《雨打芭蕉》的清丽和悠扬。“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到凌云处仍虚心。”千百年来,那些跳跃着的音符,穿越时空,依旧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与竹为邻,沐浴其灵光,生命得已滋润,灵魂得已洗濯。常常的心生感恩:小路送给月光,文字送给读者,我拿什么送给你,我的竹园?我不停的问,不停的想。甚幸,与竹为邻,心里装满了竹香,做人也就有了宽容、含蓄和超然。我想说声谢谢你---竹园,在我生命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