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时,不认识&“寮&”字,就在百度里搜索词条,一不小心敲错了键,出来个&“宠&”字,便索性看了其本义。不看不知道,一看才清醒认识到自己有多么浅薄,原来好多字词都被我们粗暴的曲解了。包括这个&“宠&”字,本以为下面部首的&“龙&”就是实指的龙,结果释其义为&“蛇&”,整个字面意是指豢养在家宅里面的蛇类。
我没有心思去理会&“寮&”了,倒是这个&“宠&”一下子泛起了我的思绪,飘散开来。
很佩服古人造字的智慧,让&“宠&”惊艳了千年,还张扬着如此强烈的生命力,不断丰富延伸演变。
翻开历史的竹简,哪一片不浸透着&“宠&”的欢乐荣辱和血泪沧桑?
女人因为&“宠&”,把多少皇帝老儿拉下马迫使江山易主,让多少英雄毁了卿卿性命令后世评头论足。妲己被宠商就灭了,褒姒一笑周就亡了,贵妃一颦唐就乱了,圆圆一变明就没了。&…&…从此,爱江山更爱美人成为世人一唱三叹的主曲调。直到今天,不少人还热衷痴迷并津津乐道宫廷剧,这其中就是因得宠、失宠、取宠、争宠的起起落落,一波三折,牵系着他们的每根神经。难怪今人编导宫廷戏,对&“宠&”的内容都是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没有女人为宠的蛇蝎阴谋,没有因女人争宠引起的宫廷内乱,都算不上好的宫廷戏。看来,&“宠&”还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还扎在我们的土壤深处。
男人因为&“宠&”,让多少奸佞小人成就了的一时的飞扬跋扈,令多少贤良忠臣备受排挤,轻者身陷囹圄,重者招来杀身之祸。隋朝之所以短命,就是因为一个个无名小卒受到宠信,导致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加速了走向灭亡的进程;唐朝创造了开元盛世,无论是京城&“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的奢华,还是京外&“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热闹,都因为李林甫得宠后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种种所为,酿成了&“安史之乱&”;即便一世英明的乾隆皇帝,都稀里糊涂地宠上了和坤,才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败笔。
得宠本是一件好事,天时、地利、人和皆掌握,顺水行舟,左右逢源,何乐而不为。但被宠的人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也许古人造字的初衷就是表达两个意愿:一是提醒人们,宠是有限度的,不能我行我素、超越范围,所以加了个宝盖;二是表象为龙,是需要我们有龙的图腾精神,实质为蛇,是提醒我们要把自己看得渺小一些。但事实上,直到今天,还在不断上演着&“恃宠而骄&”的现代版。不仅如此,一些人钻营权术、利益,搞一些&“哗众取宠&”的事儿也是在所不惜,2015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投其所好》,可谓是一针见血,把想得宠而穷尽其能的人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实,保持宠辱不惊的平常之心最可贵,不以得宠而喜,不以失宠而悲,闲庭信步,我自逍遥。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围观“宠”的世界
2025-03-31bj03
导读看书时,不认识&“寮&”字,就在百度里搜索词条,一不小心敲错了键,出来个&“宠&”字,便索性看了其本义。不看不知...
本文链接:http://www.tlsf.cn/meiwen/55221.html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